1. 冬天氣候乾燥,人體極易缺水,常喝白開水,不但能保證身體的需要,還有利尿排毒、消除廢物之功效。
2. 足為人體最遠端,脂肪薄,保暖能力差,中醫認為足底穴位與內臟關係密切,若足部受涼可引起感冒、腹痛、腰腿痛、痛經等疾患。平常可用溫熱水洗腳、按摩和刺激雙腳穴位。天天步行半小時以上,活動雙腳。早晚搓揉腳心,增進血液迴圈。
3. 保暖重點部位,全身也就會跟著暖。首先,手足四肢要暖;其次,上背部要特別注意保暖。若是過敏氣喘的人不妨圍上圍巾保護氣管,有心血管疾病或中風過的人應戴頂帽子,以免接觸冷空氣時腦部血管瞬間收縮不適。
4. 冬天人體對能量的需求本來就會比較多,所以冬天多吃一點點油脂是沒有關係的。平常攝取的營養素需要透過酵素的作用,才能順利消化吸收,產生熱能、維持體力,維生素B群、鎂、鋅可以對酵素產生推波助瀾的功效,因此也被稱為「輔酉每」或「輔因子」。
- 有40%的感冒,是由鼻病毒引起的,但溫暖的鼻腔會使它們複製能力大大降低,外出時用圍巾、口罩,減低鼻子受涼的機會。或準備一碗熱開水,把鼻子湊近,多吸吸熱蒸氣,可以減輕鼻塞的症狀。
6. 冷空氣也是一種過敏原,會誘發氣喘發作。秋冬盛行的感冒、支氣管炎是氣喘病人的大敵,因為如果罹患呼吸道感染疾病,氣管處在發炎狀態,氣喘發作次數容易增加。留心觀察天氣變化,如果知道自己對冷空氣過敏,可以事先使用噴霧器或口服藥,來預防氣喘發作。許多氣喘兒會在半夜發作,最好在睡前服藥,才有良好睡眠品質。
- 中風和心肌梗塞易在冬季發作,因為血管遇冷會收縮,血壓易上升,血管壁承受的衝擊力變大、血管彈性不夠導致破裂出血,或者讓血管壁上的小組織剝落,流到細小的腦血管或冠心動脈造成阻塞,都會引起心臟病發作或中風。注意保暖、清淡飲食、少吃高膽固醇的東西、適度的運動,但避免在寒冷的清晨及晚餐吃飽後立刻外出運動,戒菸、避免肥胖及酗酒。定期量血壓。
- 冬天因為活動量減少,腸胃蠕動速度較慢,更應多吃全穀類、蔬菜與水果攝取纖維質。在攝取量比例部份,如果水果的份量是一份,全穀類和蔬菜的攝取量就應為兩份。
9. 冬天運動有益健康,不但可以讓身體溫暖,還可以增加免疫力。不過,冬天氣溫低,韌帶的彈性與關節的靈活度都會降低,比較容易發生運動傷害,運動前的熱身絕不可少;運動後則要趕快把汗水擦乾、穿上外套等保暖衣物,以免寒氣順著張大的毛孔入侵體內。
- 容易怕冷的人可以把雙手搓熱,每天花5~10分鐘按摩背後的命門穴、腎俞穴(位於肚臍後方);也可以按摩下腹部的丹田(臍下三寸),能改善腹部的血液循環及腸胃免疫功能。
留言列表